新寵時事

狗狗狂吠、咬東西不停?可能是分離焦慮!這樣改善最有效

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許多飼主一出門,家中狗狗就開始狂吠、抓門、咬家具,這種行為很可能是狗狗在面對與主人的分離時感到強烈不安,以破壞或叫喊來尋求安全感。了解原因並採取正確方法,能幫助毛孩逐步恢復平靜。

1. 分離焦慮的常見徵兆
狗狗的分離焦慮多半在主人出門後發作。常見行為包括持續吠叫、抓門、抓窗、咬家具或翻垃圾桶。有些狗狗甚至會出現流口水、喘氣、來回踱步等焦躁反應,嚴重時還可能因過度緊張導致嘔吐或腹瀉。這些都是牠在「恐懼被丟下」時的身體反應。

狗狗的分離焦慮通常在主人離開後出現,會狂吠、抓門、咬家具,甚至流口水、喘氣或嘔吐。圖:istockphoto

2. 為什麼狗狗會這樣?
狗狗是群居動物,對牠們而言,主人就是「族群」的一部分。當熟悉的安全依靠突然消失,便會引發強烈的不安。此外,若平時過度依賴主人、出門前互動太激烈、或曾經有被遺棄經驗,焦慮情緒更容易被放大。長時間獨處卻缺乏訓練,也會讓問題惡化。

3. 離開前要「淡處理」
出門前過度告別、擁抱或哄慰,反而會強化狗狗的焦慮感。飼主應採取「淡出式」離開法——在出門前的10到15分鐘內,不與狗狗有過多互動,離開時也不要刻意說再見。讓狗狗逐漸理解「主人離開是正常的日常」,焦慮自然會減輕。

4. 創造安全的獨處環境
離家時可以給狗狗留下一些安全物品,如主人的衣物、咬膠、嗅聞玩具或填充零食的益智球,讓牠透過氣味與遊戲轉移注意力。若狗狗對開門聲、鑰匙聲特別敏感,也可在平時訓練牠「習慣這些聲音」而不產生焦慮反應。保持環境安靜與熟悉,能有效穩定情緒。

離家時,可給狗狗主人的衣物、咬膠或益智玩具,利用氣味和遊戲轉移注意力。圖:istockphoto

5. 循序訓練最關鍵
改善分離焦慮的核心是「漸進式訓練」。一開始可讓狗狗獨處幾分鐘,等牠能冷靜下來再逐漸拉長時間。過程中若牠表現平靜,可給予口頭讚美或小零食獎勵。長期累積下,狗狗會學會「主人總會回來」,逐步建立安全感。

狗狗的分離焦慮不是壞行為,而是一種「害怕被遺棄」的情緒反應。飼主若能用耐心與正確方式陪牠適應獨處,不僅能減少破壞與叫吠問題,更能讓毛孩心理更健康、生活更穩定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