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許多飼主都曾遇過這樣的情況:家裡的兩隻狗突然為了一個玩具、食物或地盤爭吵起來,甚至打架。面對這種情況,慌張或直接制止可能反而增加攻擊性。了解狗狗打架背後的原因與行為特徵,掌握正確的應對方式,才能幫助牠們恢復和平共處。
一、先保持冷靜,避免激化情緒
當狗狗開始對峙或互咬時,飼主的情緒容易影響現場狀況。大聲喝止或試圖強行拉開,可能讓牠們更緊張,增加受傷風險。此時應保持冷靜,先觀察狗狗的肢體語言,例如尾巴高低、耳朵方向與吠叫聲強度,判斷攻擊程度,再選擇安全方式介入。
二、分散注意力而非直接介入
使用噴水瓶、製造聲響或丟玩具等方式,能有效分散狗狗注意力,避免飼主直接伸手介入受傷。對某些狗狗而言,轉移焦點比強行拉開更安全,也能讓牠們逐漸學會控制情緒。
三、了解爭吵原因
狗狗打架多半與領地、食物、玩具或社交階層有關。觀察牠們爭吵前的互動,找出觸發點,飼主可以提前避免或安排安全距離。例如分開餵食、個別玩耍,或在玩具使用上建立規則,都能降低衝突機率。
四、建立界線與正確社交
透過日常訓練,讓狗狗明白哪些行為是被允許的,哪些是不可逾越的,是減少打架的重要方式。固定口令、獎勵正確互動,能幫助牠們建立安全感與自我控制能力,進而和平共處。
五、必要時分隔環境
對性格差異較大的狗狗,或打架頻率高的組合,飼主可考慮暫時分隔空間。提供各自的休息區、食物區與玩耍區,能減少摩擦,也讓牠們在安全環境中慢慢學會相互尊重。
狗狗打架並非無法控制,只要掌握觀察、分散注意力、了解原因、建立規則與必要分隔等五個重點,飼主就能有效降低衝突,幫助毛孩和平共處。透過細心引導與安全安排,狗狗不僅能學會控制情緒,也能在家中建立和諧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