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出口限制升級 西方汽車行業面臨威脅
(德國之聲中文網)“形勢非常緊張,”金屬粉末貿易商NMD的總經理納丁·拉傑納(Nadine Rajner)這樣說道,”我們的(稀土)原料基本售罄,只剩下有限的庫存。”該公司的許多客戶目前都在詢問來自中國以外的稀土。但是,拉傑納表示,雖然瑞典等國擁有豐富的稀土資源,但缺乏足夠的開采或精煉能力。至於重稀土,中國控制著全球99.8%的精煉能力,因此替代來源微乎其微。
十月初,中國政府宣布,五種所謂的“重稀土”原材料必須持有出口許可證才能從中國出口。這是該行業在幾個月內第二次遭遇這樣的沖擊。中國上一次實施限制措施是在4月份,正值中美貿易爭端期間。當時,出口很快陷入停滯,嚴重惡化了稀土和戰略物資的供應狀況。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的一位發言人表示,“現在的新措施更加嚴厲。此外,人們擔心,大量新的申請將導致現有許可證申請的處理進一步延誤。”
原因之一是負責審批申請的中國官員相對較少,這意味著許可證的發放需要時間。另一個原因是審批要求越來越高。拉傑納表示,中國當局希望確切了解這些材料的最終用戶是誰。自年中以來,釹等輕稀土的價格上漲了約一倍,重稀土幾乎難以獲得。業內人士表示,尤其是那些可用於軍事用途的產品,幾乎已經無法從中國出口。
用途廣泛的關鍵原材料
從電動機到醫療設備,再到軍事技術,眾多產品都需要用到稀土元素。在汽車領域,稀土不僅用於驅動雨刷或車窗的小型電動機,還用於燃油傳感器和揚聲器等。電動汽車對稀土的使用量尤其巨大。雖然稀土原材料遍布全球,但近幾十年來,中國在稀土開采和加工領域幾乎佔據了壟斷地位。根據管理咨詢公司AlixPartners的計算,中國目前控制著高達70%的稀土產量、85%的精煉產能以及約90%的磁鐵產能。中國正在利用這種優勢。“我們認為,出口管制還沒有到頭,”Tradium貿易公司的稀土專家簡·吉斯(Jan Giese)表示。
如果稀土供應減少,將對全球產生深遠影響。 “他們可以在兩個月內關停我們整個汽車行業,”豐田負責北美供應商關系的瑞安·格林(Ryan Grimm)說道。一段時間以來,汽車行業一直在努力減少稀土的使用,例如開發不需要稀土原材料的發動機。例如,寶馬在其電動汽車中使用了不含稀土的驅動電機。然而,即使有時只需要極少量,也無法完全避免使用稀土。
庫存告罄
中國對稀土出口的新限制措施定於11月8日生效。
博世負責法國、比荷盧三國、西歐和南歐業務的布魯諾·加赫蒂(Bruno Gaherty)表示,他預計汽車行業將在稀土供應短缺之前竭力迅速補充庫存。然而,這能否成功仍有待觀察。據幾位原材料貿易商報告,庫存已不足。貿易公司Tradium的稀土專家簡·吉斯(Jan Giese)表示,4月份之前,一些關鍵原材料的庫存就非常少。此後情況進一步惡化。“在此期間,我們無法補充庫存。”
目前尚無快速擺脫困境的辦法。找到無需稀土的解決方案需要數年時間。此外還有成本問題。供應鏈專業機構SC Insights的聯合創始人安迪·萊蘭(Andy Leyland)表示,中國通過保持低價來抑制競爭, “這使得投資風險加大。”
美日對稀土供應鏈重視程度遠高於歐洲
不過,看看其他國家,也會發現確實存在機會。日本被視為典範。早在2010年,日本就已成功制定戰略,減少對中國原材料的依賴。美國也在迎頭趕上。英國礦業集團彭薩納(Pensana)正在安哥拉開發一座稀土礦,預計將於2027年開始開采。彭薩納首席執行官保羅·阿瑟利(Paul Atherley)表示,他的公司正在美國建造一座價值2.5億美元的精煉廠。美國政府對礦業公司MP Materials的投資以及將最低價格設定為中國價格兩倍的價格保證對此起到決定性作用。他說,“美國人正在非常認真地重組其供應鏈。”
歐洲則被視為落後了。“我們在激勵企業進入該行業方面做得太少了,”Tradium專家吉斯(Giese)表示, “汽車行業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抵御這種依賴。”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