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德語媒體:西方的稀土困境純屬自作自受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稱,直到中美貿易戰全面升級,西方人才真正意識到,中國人手裡的“稀土武器”竟有如此之大的殺傷力。這篇題為《擺脫能源依賴的艱難道路》的評論寫道,如果西方人不痛定思痛,盡快找到替代資源,危機只會進一步加劇:

“中國的遠見卓識令人驚訝,他們通過數十年的努力確定了自身在稀土領域的戰略霸主地位。而出於對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的執念,歐美國家則一直專注於國際分工中的高附加值環節,而將利潤低、污染重的采礦和加工環節拱手讓給了中國。現如今,中國人不僅控制著冶煉環節的絕大部分產能,而且也掌握了相關的加工技術。全球稀土產量的90以上來自中國,而在至關重要的重稀土領域,中國的佔比甚至更高。

一個令人苦澀的現實是:這種依賴短期內無法得到解決。聽天由命似乎成了唯一的選擇。企業陷入恐慌,想盡辦法增加庫存以備不時之需。但這一切只是權宜之計,一旦中國按原計劃從十一月開始進一步收緊稀土出口,歐美將不可避免地出現停產潮。有鑑於此,歐盟各國政府和歐盟代表必須盡快開展外交斡旋,以求緩和北京的立場。做到這一點,也並非毫無希望,畢竟同美國進行關稅戰的當下,中國並不想堵死通往歐盟這一重要市場的途徑。一方面,中國的汽車和機械需要出口市場,另一方面,產品開始積壓的原材料生產商們也希望政府網開一面。而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北京絕不希望世界真正找到替代方案,因為這樣一來,中國手中的稀土王牌就將失效。

而找到中國之外的替代方案,恰恰是當務之急。美國早已開始了行動。美國總統特朗普剛剛同澳大利亞簽署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礦產合作協議。除此之外,盡管當前面臨著巨額國債和政府停擺的壓力,華盛頓仍在為建立自身的原材料供應體系而投入重金,為此目的,甚至不惜強力介入企業。美國在資源問題上積極布局的當下,歐洲卻面臨著再度滯後的風險。歐盟雖然已經出台了《關鍵原材料法案》(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但只有盡快付諸行動才能解決燃眉之急。”

《法蘭克福匯報》評論指出,除稀土之外,歐盟在其他一些關鍵原材料領域也對中國存在高度依賴。有鑑於此,政界必須盡快同工業界共同制定應急計劃,確保未來關鍵原材料的穩定供給。

“只有建立起替代性的供應體系,企業才有能力實現供應鏈的多樣性,也才有可能擺脫任中國擺布的命運。值得欣慰的是,世界上的稀土資源非常豐富。開采這樣資源當然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但相比之下,歐盟一旦失去工業領域的核心實力,付出的代價將會更加高昂

一個最為糟糕的場景是:中國有限度地放寬稀土出口限制,令當前的危機暫時得到緩解。於是乎,歐洲人皆大歡喜,稀土問題不再被列入緊要政治議題。不要忘記,下一次稀土供應危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因中國再度收緊對稀土出口的限制,歐盟正在考慮對中國實施制裁的可能性。《商報》發表評論稱,這是歐洲對北京發出的警告信號,歐洲人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點。

“北京的這一戰略勾起了歐洲人的痛苦記憶:歐洲人一直都在批評中國對俄羅斯戰爭機器提供的支持,但北京卻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對此完全不以為意。直到歐盟將幾家中國企業列入制裁清單,北京才終於做出了部分讓步。

在此背景下,歐盟現在考慮就稀土問題采取制裁措施,完全是一個合乎邏輯的步驟。盡管布魯塞爾手上可用的槓桿並不多,但歐盟正在考慮制裁措施這一事實本身,就已經向北京發出了警示信號:局勢已經非常嚴重。

然而,問題的根源同樣不能忘記:德國經濟陷入當下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咎由自取。對中國關鍵原材料的高度依賴,遲早會讓德國經濟界付出慘痛的代價。但多年來,德國經濟屆對於這類警告一直充耳不聞。

在此問題上,德國政界也同樣缺乏作為,因此一直無法、或許也是不願強迫企業改變方向。既然事已至此,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盡快找到中國之外的替代性供應體系。”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媒體看中國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有興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