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閃兵風暴再起 賴政府硬起來 請從自家人查起

台灣「閃兵風暴」再度上演,幾名藝人被戴上手銬、押往偵訊的畫面不斷播放,幾乎成了全民公審。觀眾看熱鬧之際,隱約感到不安。內政部長劉世芳直言,役男免役率高達16%,絕不可能這麼多。但何以致之?從傳統觀念好男不當兵到社會權貴壞示範,應該都是主因。藝人閃兵只是冰山一角,如果真要收殺雞儆猴之效,那些政治權貴又怎能不負起責任。賴政府硬起來值得鼓勵,但要不要從執政黨官員查起,免遭有黨政才不用當兵之譏。

藝人逃避兵役固然不該,也應依法追究。但當司法與警察機關選擇全程上銬、媒體全曝光的執法方式時,就不能不被質疑這是依法行事,還是刻意演出?根據《執行拘提逮捕解送使用戒具實施辦法》第四條,執法人員「得」視現場情況使用戒具,並非「必須」。然而在修杰楷等人的案例中,即便當事人全程配合、無逃逸之虞,仍被上銬。這種高調的執法姿態,既非必要,更近乎羞辱。

台灣兵役漏洞,該被檢驗的不只是演藝圈,而是整個社會對特權的容忍。那些能在體檢中免役、卻在從政的路上平步青雲,飛黃騰達的政治人物與權貴子弟,才是社會信任崩塌的源頭。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就指出,台灣閃兵風氣盛行,根本在於政治人物帶頭做壞示範。韓國藝人之所以不敢逃兵,是因為社會共識明確:不服兵役是恥辱。相反地,在台灣,「沒當兵還能當官」、「免役還能出使」,已成公開的諷刺。當權者若不以身作則,再多的嚴刑峻法,只是徒然。

今年五月,一傳出前立委林昶佐將出任駐芬蘭代表,親綠「卡神」楊蕙如就抨擊,讓這種閃兵、閃尿、閃屎的人代表台灣去國外當外交官,「綠營難道沒有人了嗎?」他怒批,讓一個能在立院打架、卻不能夠當兵的人當駐外代表?一個當兵時就焦慮症逃兵,要當官焦慮症都好了的人,不分藍綠的閃兵他都看不起!

要知道,兵役制度不僅關乎國防,更關乎公平。服兵役是憲法義務,但若一個社會容許有人用錢買免役,用權換證明,那麼整個制度的正當性與公平性就會崩解。根據最新數據,台灣役男免役率高達16%,超過正常醫學比例,這應非全民體弱多病,而是制度漏洞使然。要補破網,不能只在藝人身上做文章,而是要全面檢視體檢制度、醫療評估與公務體系的倫理底線。

賴政府此刻「硬起來」整頓兵役制度,方向值得肯定,但若是大張旗鼓拿演藝人員祭旗,卻對政壇與權貴階層避重就輕,那便是選擇性正義。張延廷甚至建議未服兵役者不得任官。此議或許矯枉過正,卻點中要害。唯有讓現今的政治人物率先接受檢驗,才能服眾。

過去,台灣人總說好男不當兵,要建立服兵役的榮譽感,並非一蹴可幾。過去沉痾可以追究但不必無限上綱。藝人逃兵該被追究不用包庇,但政治人物閃兵也不能視若無睹;當朝中甚至有人自承為了發展樂團閃兵,卻仍安然任官。難怪網友嗑瓜看戲之餘,其實不太服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