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中國重新成為德國首要外貿伙伴

(德國之聲中文網)數據顯示,中國重返德國首要外貿伙伴地位的主要原因是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造成今年前8個月德國對美出口額暴跌7.4%。德國外貿協會主席揚杜拉(Dirk Jandura)指出,美國對汽車、機械、化工品等德國傳統商品的需求下滑。

德國對中國的出口額同期更是暴跌13.5%至547億歐元,從中國進口額則大幅增長8.3%到1088億歐元。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許多中國廠商如今能自主生產以往從德國購買的商品,以及面臨美國關稅大棒的中國企業轉而大舉在歐洲市場銷售。

揚杜拉說:“中國正以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向歐洲市場傾銷產品,這往往是由於國家補貼導致的生產過剩。”尤其是在電池、機械、金屬制品、化工中間體等領域。荷蘭國際集團(ING)德國首席經濟學家布熱斯基(Carsten Brzeski)也對中國商品蜂擁向歐洲市場表示擔憂。“尤其是數據顯示,這些進口產品的價格是傾銷價格。”這不僅增加了德國對中國的依賴,還可能增加德國關鍵行業承受的壓力。“中國已經成為許多重要德國行業的系統性競爭對手。”

不過,德國外貿協會並不希望用貿易保護主義手段來解決中國商品蜂擁而至的問題。協會主席揚杜拉說:“護主義是一種條件反射,而非戰略。歐洲不應築起高牆,而應投資於創新、韌性和多元化。購買歐洲產品的指導方針也缺乏遠見。它們會使訂單成本更高,並加重納稅人的負擔。”揚杜拉同時呼籲,歐盟必須加快和印度、印尼、拉美、澳大利亞等其他國家達成自貿協議,從而在全球市場和中國輸出的過剩產品進行競爭。

DW中文有Instagram !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德才 (路透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