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管見效?中國9月工業利潤年增21.6%、近一年最大漲幅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一公布最新數據顯示,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年增21.6%,連續兩個月呈現強勁回升,增速更創下自2023年11月以來最大單月漲幅。中國官方指出,北京針對產業「價格戰」的整頓措施,成功緩解製造業獲利壓力,即使美中貿易緊張持續,當地企業利潤仍明顯回升。
統計局數據進一步顯示,今年前9個月中國工業企業利潤累計成長3.2%,高於前8月的0.9%增幅。中國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指出,政府打擊惡性競價及產能過剩的政策,使企業利潤環境改善,尤其是高技術製造業表現突出,9月單月利潤年增26.8%,成為主要動能來源。
《路透》依產業觀察,中國今年1至9月製造業利潤成長9.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務業成長10.3%;但礦業部門因大宗商品價格走弱,利潤下滑29.3%。企業性質方面,中國國有企業利潤微減0.3%,外資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加4.9%,民營企業成長5.1%,顯示市場結構持續分化。
儘管中國當地企業獲利反彈,物價壓力仍未緩解;中國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3%、跌幅超出預期;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下跌2.3%,已連續第三年維持通縮。分析人士指出,中國製造業獲利改善,主要來自政策調整與出口韌性,而非終端需求明顯復甦。
中國第三季GDP成長4.8%,為一年來最慢增速;1至9月固定資產投資意外下滑0.5%,是自2020年疫情以來首次負增長;雖然9月中國工業增加值年增6.5%,高於8月的5.2%,但出口增速已見放緩。野村證券預期,中國第四季出口增速將由第三季的6.6%放緩,主要受去年高基期及全球貿易壁壘加劇影響。
近期中共中央經濟會議強調「擴大內需與提升民生」的重要性,但同時將焦點放在科技突破與產業升級。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首席經濟學家盧伊絲.盧(Louise Loo)分析指出,政策文件中對「刺激消費」著墨有限,顯示決策層短期內不打算祭出大規模消費補貼,而是著重長期結構轉型。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9月工業利潤的強勢反彈,顯示官方控價與穩產措施短期見效;但內需疲弱、房市低迷與外部貿易風險仍是下半年最大挑戰,若出口放緩與通縮延續,第四季中國企業獲利恐再度承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