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給付雙標靶 助HER2陽性乳癌患者降復發風險、穩健守護療效

商傳媒|記者彭耀/台北報導
一名40多歲女性工程師小美(化名)在例行健康檢查中發現乳房腫塊,三個月內腫瘤迅速增大。經影像與病理檢查確診為第三期HER2陽性乳癌,並伴隨腋下淋巴結轉移。起初她對化療存有疑慮,經醫療團隊詳細說明治療計畫與副作用後,選擇接受「術前雙標靶合併化療」。不到半年,腫瘤顯著縮小,順利完成乳房保留手術。術後再依醫囑持續施打雙標靶藥物,目前追蹤穩定,未見復發跡象。
HER2陽性乳癌復發率高 標靶治療顯著改善預後
HER2陽性乳癌屬於具侵略性的乳癌亞型,腫瘤細胞分裂快速,若僅以傳統手術與放化療治療,復發機率相對較高。
新竹台大分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郭宇如指出,二十年前缺乏標靶藥物時,HER2陽性且淋巴結轉移的患者五年內復發率約達三成。隨著標靶治療問世,若在術後持續使用雙標靶藥物治療,復發率可降至約一成,大幅提升整體治療成果與存活率。
郭醫師說明,臨床常見的高風險因子包括:腫瘤原始大小超過2公分、腋下淋巴結轉移陽性或手術後仍有殘餘癌細胞等。這些患者在完成手術與化療後,仍建議依醫師評估接受輔助性標靶治療,以延長無病存活期並降低復發風險。
一年完整治療不中斷 健保給付減輕負擔
依據國際臨床指引,HER2陽性早期乳癌的標準療程包含術前與術後共約一年的標靶藥物治療。術前合併標靶可縮小腫瘤,提升乳房保留機會;術後若仍有殘餘癌細胞,可更換不同機轉的標靶藥,進一步清除潛在病灶。
郭醫師表示,以往患者需自費近百萬元完成療程,但自2024年起,健保已將HER2雙標靶藥物及T-DM1納入給付,符合條件者可依醫師評估使用,讓治療更具可近性,也減輕患者經濟壓力。
皮下注射新劑型 提升治療便利性
針對工作繁忙的病患族群,郭醫師指出,目前HER2標靶藥已有皮下注射劑型,只需約5至8分鐘即可完成給藥,療效與靜脈輸注相當。此方式可縮短就醫時間,提升治療意願與依從性。不過,她提醒,皮下注射與靜脈輸注均可能出現類似副作用,仍需由專業醫師依病況評估最合適的治療方式。
明確治療藍圖 減少焦慮、建立信心
許多患者在完成化療與手術後,得知仍需持續標靶治療時,常感到心理壓力。郭醫師表示,醫療團隊應在初診階段即清楚說明整體治療藍圖,讓病患理解「治療不中斷」的重要性。
她比喻道:「就像蓋房子,若地基和牆壁完成卻沒有屋頂,整體仍不穩固。完整治療才能真正穩住病情。」
郭醫師指出,HER2陽性乳癌患者多為40至50歲女性,往往同時肩負家庭與職場責任。若能在確診初期獲得清楚治療計畫與醫療團隊支持,能顯著降低焦慮感,增加完成療程的信心。
治療不中斷 守住療效關鍵
郭醫師提醒,HER2陽性乳癌患者若能依醫囑持續完成標準療程,包含一年期的標靶治療,能有效降低復發與轉移風險。隨著健保給付政策鬆綁,更多患者得以在無經濟負擔下接受完整治療,讓「不中斷」成為維持療效與重返健康生活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