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漫游:博物館裡的孩子們
(德國之聲中文網)我去博物館接女兒,她在這裡參加一個兒童周末藝術項目。
活動結束了。和女兒一起朝我走來的,還有項目的指導老師。老師問我:我可以帶您女兒一起接受記者采訪嗎?
老師讓孩子公開露臉,必須征得家長同意。在這份同意書上,列出了孩子可能會被記者提問,可能會被拍照和錄像等事項。
我覺得這個老師非常面熟。等她和女兒離開之後,我趕緊查了一下,原來她是這家博物館的前館長、一位知名的藝術家。
我又查了一下這類項目的其他指導老師,發現知名藝術家不止一位兩位。受政府財政資助,這類項目幾近免費,也是藝術家們為兒童教育所作的貢獻。
活動內容大體如下:確定一個主題,指導老師先帶孩子們參觀特定的展覽,然後一起坐下來討論,做相關的手工作品。就我女兒的體驗,這類項目大多有趣味也有意義。
要參加這樣的活動非常容易。各地都有一些非常方便的資訊網站,比如我所在的城市“Musenkuss(繆斯之吻)”,只要每周瀏覽一次,本城所有博物館和類似場所的青少年活動和動向都盡在掌握。
有趣味也有意義,並不意味著門庭若市。恰恰相反,一些知名藝術家策劃和指導的兒童活動無人問津,有的只有三五個孩子參加。
有時,把孩子交給指導老師的時候,我甚至在想:她/他們一定對我這樣的家長充滿感激之情吧。
中國新博物館學後來居上?
自上世紀下半葉的新博物館學(New Museology)運動以來,博物館的功能越來越社會大眾化。與此同時,博物館建築也越來越奢華。各地競相拿出最好的地段,邀請頂級建築師,修成地標性建築。
看著知名藝術家帶著三五個孩子,在空闊的博物館大廳,耐心地給給他/她們講解經典名畫,我感覺這真是一種特權,也是一種浪費。
當時我想,由老師帶著觀賞經典名畫,現場不用記考點,回家不用寫作文,這種博物館體驗對德國孩子來說平淡無奇,但是也許很多中國孩子會覺得新鮮。
我對一個辦語言學校的朋友建議,她可以組織中國孩子的德國博物館旅游,由德國老師/藝術家講解。畢竟,公共財政不僅支持本地教育,也應該支持文化交流。我相信博物館樂見其成。
我們甚至還計劃合作出版一本書:把這些老師/藝術家的講解錄下來,翻譯成中文,配上圖,加上手工項目,就可能是很精彩的兒童讀物了。弄不好還會暢銷呢。
如果真的做了,可能也真的就暢銷了。我說的“當時”,已經是十多年前了。這十多年來,新博物館學運動在中國蓬勃發展,參觀博物館成為時尚,有趣味也有意義的博物館體驗已經是孩子們的日常。相關的童書、視頻和網紅博主蔚為大觀。
就跟近年來所有領域一樣,中國雖然不是原初發明創造者,但是在應用端的開發總是後來居上、勢不可擋的樣子。電動汽車如此,AI聊天機器人如此,博物館學運動也是如此。看著孩子們成群結隊地湧入博物館,博物館絞盡腦汁開展兒童項目,我甚至為當初要為他們引薦德國博物館的兒童項目感到慚愧。
直到我聽了一些博物館網紅博主的播客,了解了一些中國博物館的兒童項目之後,又有了不同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發生在中國的是一場“舊博物館學”運動,是既有的“填鴨式教育”的延續。
博物館怎樣收藏當下的人?
後來女兒對我說,假如她未來去做美術老師,她希望不要在學校任教,而是在課外藝術學校或者博物館的兒童項目工作,因為前者強制所有學生上課,而後者更多是真正喜歡藝術的孩子在參與。
我相信,即便在三五個孩子參與的項目中,仍然有家長違背孩子意願,以為學藝術高大上,或者只是想找個假期的保姆。但是,女兒的話讓我反思,那些指導老師們真的對家長有所感激的話,也許是只是因為沒有太多濫竽充數者?
新博物館學運動的確讓博物館從少數走向多數,從收藏和展出文物的聖殿變成了多功能化的社會文化廣場。但是,這只是它的表面。
就其內核而言,這是一種權利運動。它讓博物館從專屬精英轉向服務大眾,同時也讓其教育功能從仰視經典轉變為平等認知,從單向度輸出轉變為互動活動。這種互動不僅僅是“寓教於樂”,本身也是當代博物館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博物館裡收藏的不只是物,而且還有人,從“以物為中心”到“以人為本”。而且,不只是古人,還有當下的人。
兒童教育和參與,是新博物館學運動一個很大的分支,甚至因此發展出“兒童博物館學”。十九世紀開始出現專門的兒童博物館,到今天幾乎每個大型博物館都有兒童部分。
其背後的推動力,就是當代人權觀念下的兒童權利。
至少,博物館的指導老師,無論是知名的大藝術家還是默默奉獻的園丁,在拍攝照片發表或者帶孩子接受采訪的時候,要征得監護人的正式同意。
長平是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他目前是德國之聲專欄作家、中國數字時代執行主編以及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長平
